國文110李芷寧
現代人的科技,以及廣大商人厲害的商業頭腦,除了將台灣的妖怪文化進一步用令人衝擊的寫實、科幻模樣呈現出來以外,也造就各種各樣的妖怪主題活動、電影以及觀光景點的發展,讓妖怪文化也跟上時代的潮流。
徐永巧 東亞系 40783049I
現代科技的進步,讓人們的視野越來越有衝擊感。現在的妖怪文化,都是利用數位科技來展現妖怪的本質,同時讓不同的人因一個目的而聚集在一起。
💮第3組:黎德慧、凌秀萍、陳玉容、段其榮、陳昱中、洪柏霖
>> 第一題──研究領域
1) 猶安娜‧高葛蘭→卑南族文化、祭典(大獵祭、獵首文化)、巫教史(日治時期獵殺女巫)、社會型態(狩獵轉型農業)、語言(編纂字典)、族譜(名字的用語)
2) 維洛尼卡 ‧ 雅洛 →達悟族文化、語言(錄音研究、叙事詩)、海洋文化(捕魚)、歌謠(回歌對話、巴丹島交流)、文化活動(男人搗小米)
>> 第二題──文化特徵
1) 卑南族文化→男女差異(女性在儀式上有參與限制)、陸地文化(狩獵農業)、重視傳統祭典
2) 達悟族文化→男女觀有別(由男生來搗小米)、海洋文化(出海捕魚)、重視歌謠
>> 第三題──想法心得
1) 語言的傳承:我希望他們不要忘記我,因為只要記得我,他們就會記得說自己的母語。
2) 文化的價值:他們會覺得外國人千里迢迢來到這裏,想要了解我們的文化,把它傳承下去。(大意)
3) 本地文化裏的自我傳承:為何很多時候本地的文化,卻是由外國人來傳承?
第一組:郭奕辰、張亦萱、金明明、左安基、徐永巧
1.
台東:編寫語言字典、畫村落地圖、研究族譜、紀錄歌詞
蘭嶼:研究歌謠意義、繪畫、生活型態、整理詞彙、敘事詩
2.
卑南族:有女巫和祭司,具有比較高的階級地位。社會結構複雜,往昔的狩獵活動,在日治時期逐漸轉為農耕。特殊祭典有大獵祭。
達悟族:捕魚為生,有競爭唱和的文化,同為南島語系的歌謠易引發共鳴。搗小米的工作由男性負責,不同於一般交由女性。
3.
隨著時代變遷,原住民的文化正瀕臨消失。甚至連原住民的後代子孫,也不具備本族的母語能力。在這樣的情勢下,這兩位法國學家致力於文化的紀錄與保存,歷程雖然艱辛,卻也別具意義。她們不僅向我們展示原住民獨特的生活方式與人文風情,更將這龐大的記敘傳承下去。這樣的研究精神,十分令人敬佩。
台灣妖怪文學不只包含超自然奇幻故事,探討妖怪與現代人、大自然、土地之間的關係還反應現代社會的一些現象。以台灣妖怪文學為主結合台灣的現代科技,超級電腦就形成當代的台灣特色的動畫作品。希望有更多人關注他們的動畫作品並支持台灣的文學,科技。
40684243I 凌秀緣
獨立特派員 第620集 (在台灣遇見人類學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M2rlv50ok
妖怪是一個很吸引人的主題,在全世界都有許許多多相關的延伸創作。台灣也有這一方面的文化素材,透過青年們運用新科技去創作,也讓更多人可以認識到台灣的妖怪文化。
郭奕辰 40784221i
華語111 崔美娜 40784260I
世界是已知的,同时也是充满未知的。妖怪的诞生,关乎对于未知的想象,妖怪文化的发展,关乎对于神秘世界的向往。妖怪是人类对于神秘世界的想象,也是人的精神世界在外部的一种投射。某种意义上,不同民族的妖怪文化中,无疑均映射着该民族思想和精神的烙印。
社教111 張亦萱 40702001E
其實台灣本土的妖怪文化,對我而言是比較不會接觸的領域。我想普遍大眾對它的瞭解,或許也僅止於表面。但近代由於科技興起,運用數位進行創新的方式,不只是一個突破,更將妖怪文化的特色,以較生動活潑、多面向的樣態呈現給廣大群眾。這股新興文創的崛起,可說是相當值得關注。
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透過數位科技躍上嶄新舞台。
獨立特派員 第649集 (跨界文創–台灣妖怪與超級電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nLCp5QAbr0
請同學找一個相關的連結
台灣的妖怪傳說係指民間口耳相傳的各種未具有神格的鬼怪,許多鄉鎮市早期均有在地的鄉野奇談,本列表以地方的分類方式來列舉出台灣民間的各種鄉野鬼怪傳奇。我覺得當台灣本土妖怪遇上超級電腦, 活靈活現重現人間。以文學為基礎,結合科技與藝術可以讓更多人喜歡。
凌秀萍 40784250I
社教111 張亦萱
臺灣傳統藝術與保存技術-說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QqYpf7RXO4
【在地真台灣】台灣念歌300年歷史 說唱藝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dFubz4BnY4
【在地真台灣】發揚台灣說唱藝術 老師教授台語念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g8QrFsz-4
台灣說唱藝術工作室/周定邦 台灣唸歌/血沃的母語樹:記221世界母語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o_E4OizMV0
黃冬英 東亞1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qV5ryUDKac 楊秀卿台灣歌仔說唱藝術
【第五組】:
1. 台東:編纂字典、研究族語、部落地圖、族譜
蘭嶼:整理植物跟魚類的詞彙、研究論文、記錄(動詞)單字及敘事詩
2. 兩族皆為父系社會,而卑南族的特色有打獵祭、女巫、猴祭」,達悟族又稱為雅美族,其特色有「拼板舟、男性才能參與的搗米儀式、再加上與同為南島語系的菲律賓帶來的民謠有相似的文化」
3. 見識到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及族語對於一族語言存亡的重要性。
卑南族的父系是表現在社會體制,婚姻則是以母系為主。
沒想到小小的台灣也可以孕育出如此富涵文化和特色的族群。
組員:許家齊、徐宇潔、王詠珊、黃冬英、張興菲、崔美娜
許家齊
影片心得:
雖然我們對於妖怪文化的印象幾乎來自於日本和中國的妖怪文學、動畫或小說(像是山海經),但其實台灣也有我們自己的妖怪文化。這部影片著重在動畫製作的部分,台灣第一部動畫片「魔法阿嬤」裡面其實就出現過貓型態的妖怪形象,我小時候看這部片的時候,裡頭阿嬤的台語配音讓我非常印象深刻,很有台灣風情味(以前還以為電視上所有中文配音的動畫都是台灣做的呢!
台灣的動畫技術雖然還沒有日本那麼發達,但我相信未來一定也能夠製作出富有台灣文化特質和意義的動畫,我還是很看好的。
40884235i 徐宇潔
當語言消失也就代表著一個文化的消逝。從這個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法國的人類學家在台東以卑南族族語設計課程來教導卑南族年幼的孩子們,這個現象是否正向我們顯示出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正在消失呢?孩子們在族中已學習不到完整的族語,台灣特別的文化多元性似乎受到了極大的挑戰。保留原住民文化並且復甦它似乎已成為我們當今義不容辭的任務之一。
[第四組] :
組員:劉玉萍、黃玉英、金佳穎、何氏玉燕、邱美玲、陳安琪。
1.請問兩位人類學家分別在各自的地方做了哪些問題的探討?
:猶安娜 出版了卑南族語-法語字典。紀錄嚴謹女性的大獵祭
維葛尼卡 紀錄了南島語系
2.在台東跟蘭嶼的敘述之中,兩個原住民族群的文化有提到什麼特別的特徵?
卑南族 : 每一家族的族譜
達悟族:紀錄海洋文化、口傳文學、民間歌謠(巴丹島歌謠)探訪菲律賓等其他地區紀錄當地的歌謠與達悟族人民做比較。
3.你看了他們的故事有什麼感想?
金佳穎:對於兩位的紀錄跟貢獻感到非常尊配,由於台灣許多族群的文化以及語言漸漸消失,現存的歷史不多,因此有這樣的研究還有保存,我們應該要珍惜這些紀錄,且向他們學習。
陳安琪:我很佩服這兩位人類學家,願意離鄉背井到台灣來研究原住民的文化,並學習他們的語言及生活習慣,並為他們撰寫翻譯字典,此外,猶安娜小姐甚致還直接長期的住在部落裡,成為他們的一分子。
黃玉英:我覺得他們這樣做不只保存到快要消失的語言而且還可以保留到他們村落的文化。甚至還把各個文化展現出來。
丘美玲:我覺得猶安娜跟維洛尼卡很大愛跟無私,因為她們願意為了原住民而紮根在台灣幾十年做研究和討論,甚至為了原住民他們快要消失的語言和文化而編造字典跟其他教材去教導未來的下一代讓他們更了解自己部落的所有一切。
何氏玉燕:我覺得對台灣民族偉大的研究
,保存台灣文化族語。
劉玉萍:我替原住民族與臺灣高興,非常感謝兩位法國研究者著來台灣研究原住民族的文化以及紀錄一些當地文化,容入他們的生活,繼續保留原住民族的美好歷史。
40884235i 徐宇潔
影片中有人提到,妖怪是一種不屬於神且又不一定歸於鬼的特殊物種。妖怪本身大多為人類對於各事物的恐懼產生具現化物。這讓我不禁想到小時候聽到的虎姑婆是否就是大人以妖怪創作恐懼另孩子們乖乖聽話的手段呢?
此外,如今臺灣有許多心血投入臺灣妖怪相關的文化產業,我想這寓意非常良好,有時候人們總害怕看不見且不了解的東西,但當繪師們畫出妖怪的具體樣貌並配合超級電腦的運算使他們生動起來,似乎也消除了人與妖怪間的藩籬,令我們有動力且沒有恐懼的去嘗試接觸這未知的領域。
華語111劉玉萍
影片心得:
近幾年妖怪成為台灣的一門顯學,從文史研究、小說創作,到桌遊、電影,讓這塊土地的妖怪逐漸顯影。看完這部小短片,使我覺得現在科技很發達,且台灣人越來越厲害,透過這些創作,也能讓現代的小孩對妖怪文學更感興趣。
40784244I 余政滿 華語111
妖怪與超級電腦
妖怪從古代到現代其實就不曾被遺棄過。我覺得它一直都是存在在各種形式中,如漫畫,電影,展覽等。且妖怪的存在也等同於一個地方的傳說,正是這樣為台灣各地填上一抹神秘的色彩。同時以此帶動了台灣本土的觀光和文化的推動。結合現代化的科技讓民眾對此感興趣從而去了解這門文化。
獨立特派員 第620集 (在台灣遇見人類學家)
原住民本身不屬於多數,自然而然本身的語言也可能會失傳。最好的保存方法就如影片的人類學家撰寫成一本字典。況且兩位學者都是法國人需要離鄉背井來到台灣好幾年做研究,這是我非常佩服的。還有片中提及的女巫是日治年代就被禁止的,能夠由學者通過記錄影片的方式保存起來,實屬難能可貴。
華語112 陳安琪
我很高興可以看到現在的人逐漸的開使關係及重視台灣文化,並透過動畫等方式,貼近年輕族群的生活,讓大家能認識到台灣的本土文化。最近我也發現有愈來愈多的漫畫家或動畫公司將台灣的傳統文化及民間故事繪製成文學作品或虛擬宣傳角色,希望這鼓創作熱潮可以持續下去,也希望有更多人可以注意到他們的努力,並支持他們。
組員:歐文琳,孟繼香,凌秀緣,陳品榛,朴俊亨
Q1:
兩位人類學家皆意識到文化漸消失的事實,因為希望藉由紀錄族語保存卑南族、達悟族的傳統文化,前者編纂辭典後者則以影像紀錄部落活動。
Q2:
卑南族的傳統慶典大獵祭,限制參與對象僅為男生,性別區隔明確,女生擔任巫師角色、男生則為祭司。另外卑南族每個家族間都有族譜記載,成為保存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要件,而蘭嶼達悟族同樣有自己獨特的祭典,由男性負責搗小米,顛覆這兩位法國人類學家以往的想法。
Q3:
覺得因為這兩位人類學家的到訪讓部落意識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並且讓語言和文化的傳承成功地記錄是很幸運的事情。還有覺得兩位法國女性從發展迅速的法國到一個原始部落進行研究是一個很辛苦的事情,所以覺得他們很厲害。覺得部落裡還有女巫和祭司這件事情很特別。
40772046H 歐文琳
影片心得:
覺得以台灣妖怪為主製作相關的作品是很特別的想法!而且聯合現代越來越強大的科技去呈現不同樣貌的台灣妖怪是很少見的事情,覺得可以看到台灣科技有越來越厲害
40620315L陳品榛 妖怪文學對我而言比較陌生,儘管是不熟悉的領域,但藉由獨立特派員這樣的節目,讓我更加了解妖怪背後的意義以及與超級電腦的結合。以往動畫會選擇看日韓等國家製作的,透過今天這個專題報導,才知道原來台灣的動畫技術也愈來愈進步,我也很佩服這些技術人員!
40585212I 李紘慈
在看完老師給的影片後,我也上網查了許多人對妖怪文學的看法,從台灣最本土的電視劇《戲說台灣》就可以窺探出,我們的本土文化和妖怪傳說都是有關連的,而這些離現代社會日漸相斥的文化卻是台灣本土的根,一名來自「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的成員,同時也是《臺北城裡妖魔跋扈》與《帝國大學赤雨騷亂》的作者瀟湘神在採訪時說道:「臺灣最大的問題是,在過去國民黨的高壓統治下,讓很多在地文化與記憶被遺忘。固然能夠藉由博物館的展覽重新認識文化,但博物館對於一般大眾很有距離感,要怎麼樣做才有情感?需要一個(在地文化)故事把它串連起來,才能重新產生情感與意義,而這就是奇幻小說擅長做的。」
許多妖怪文化也和原住民或不同台灣文化息息相關,但在國高中的課本說缺少提及這一塊,實在很可惜。
40684256I 黃麗煥
華麗之島,妖鬼傳言不斷,展現出不可思議的台灣風情。這些傳說,無論來自原住民族,或者閩客族群,都為台灣文化的珍貴寶藏。很多人以為,台灣妖怪是新話題。事實上,百年以前,本土的妖、鬼、靈、怪等故事,就顯現於民俗文化,甚至在文學、藝術層面上有所開拓。雖然相關的文藝創作斷斷續續,不成系統,人們偶一為之,但我們不能否認這些妖怪文藝作品的存在,是現今台灣妖怪奇幻藝術的早期源流。

at 3:27 pm on Sep 18, 2020
老師好

at 4:28 pm on Sep 18, 2020
夜深人未靜 - 楊秀卿 台灣微笑唸歌團
https://youtu.be/K_Jzo3bIhKo

at 3:41 pm on Sep 25, 2020
1.兩位人類學家皆意識到文化漸消失的事實,因為希望藉由紀錄族語保存卑南族、達悟族的傳統文化,前者編纂辭典後者則以影像紀錄部落活動。
2.卑南族的傳統慶典大獵祭,限制參與對象僅為男生,性別區隔明確,女生擔任巫師角色、男生則為祭司。另外卑南族每個家族間都有族譜記載,成為保存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要件,而蘭嶼達悟族同樣有自己獨特的祭典,由男性負責搗小米,顛覆這兩位法國人類學家以往的想法。
3.覺得因為這兩位人類學家的到訪讓部落意識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並且讓語言和文化的傳承成功地記錄是很幸運的事情。還有覺得兩位法國女性從發展迅速的法國到一個原始部落進行研究是一個很辛苦的事情,所以覺得他們很厲害。覺得部落裡還有女巫和祭司這件事情很特別。
歐文琳,孟繼香,凌秀緣,陳品榛,朴俊亨

at 3:41 pm on Sep 25, 2020
https://youtu.be/8-rJjEi-pY4
台灣原住民的遷徙與分布

at 3:43 pm on Sep 25, 2020
第六組 陳敏敏 蕭雨貞 傅楷雯 林芹伃
1. 兩位學者都注意到部落母語的保存問題,分別為留下紀錄做出貢獻:研究卑南南王部落的學者注意到部落的母語消失的危機,在兩度來訪部落的時間裡完成法文-卑南語的字典,研究達悟族的學者則紀錄下部落傳統的歌謠和敘事詩。
2. 達悟族是唯一依海維生的部族,影片中的飛魚祭、獨木舟下水儀式是他們重要的文化;南王部落則有複雜的社會系統和族譜,男祭司和女巫各有分工,傳統的大獵祭也是其部落特色。
3. 片中兩位法國學者都對台灣原住民文化研究與保存做出貢獻,和部落發展出的感情也令人動容,但原住民作為本土文化重要的一環,台灣人應該更了解他們。

at 4:52 pm on Sep 25, 2020
影片心得:
雖然我們對於妖怪文化的印象幾乎來自於日本和中國的妖怪文學、動畫或小說(像是山海經),但其實台灣也有我們自己的妖怪文化。這部影片著重在動畫製作的部分,台灣第一部動畫片「魔法阿嬤」裡面其實就出現過貓型態的妖怪形象,我小時候看這部片的時候,裡頭阿嬤的台語配音讓我非常印象深刻,很有台灣風情味(以前還以為電視上所有中文配音的動畫都是台灣做的呢XD
台灣的動畫技術雖然還沒有日本那麼發達,但我相信未來一定也能夠製作出富有台灣文化特質和意義的動畫,我還是很看好的。

at 4:54 pm on Sep 25, 2020
影片心得:
看了這個影片終於了解以前書局裡的妖怪小說再來是近年來出現與妖怪相關的電視劇。妖怪文學的確體現了現在都市人們壓力太大所以心中住着妖怪以及對社會國家的批評。這個也挺好的可以讓人們意識自己現今面對的問題。再加上科技的發展讓更多的人可以關注妖怪文學的存在。

at 4:57 pm on Sep 25, 2020
影片心得
我覺得台灣妖怪很有魅力,不管是民間故事還是科技媒體都有各樣的特色讓觀眾者值得關注

at 4:58 pm on Sep 25, 2020
影片心得:
我覺得如此透過數位科技的發展,這些妖怪的傳說和設計也都跟上潮流,用於多媒體的功能來創新出妖怪的動畫跟藝術遊戲等等,比較能讓現代的人們輕易的接觸關於台灣妖怪文學,感覺比較生動有趣,也很活潑。

at 4:59 pm on Sep 25, 2020
研究台灣的妖怪然後把這些研究的故事變成影片,用現代的技術然後能看得到妖怪的意義與人民的生活習慣。讓現代的人知道其實妖怪不是那種很恐懼,它是台灣的一種文化特色。

at 5:09 pm on Sep 25, 2020
影片心得:
台灣妖怪文學不只包含超自然奇幻故事,探討妖怪與現代人、大自然、土地之間的關係還反應現代社會的一些現象。以台灣妖怪文學為主結合台灣的現代科技,超級電腦就形成當代的台灣特色的動畫作品。希望有更多人關注他們的動畫作品並支持台灣的文學,科技。

at 5:09 pm on Sep 25, 2020
台灣的妖怪傳說係指民間口耳相傳的各種未具有神格的鬼怪,許多鄉鎮市早期均有在地的鄉野奇談,本列表以地方的分類方式來列舉出台灣民間的各種鄉野鬼怪傳奇。我覺得當台灣本土妖怪遇上超級電腦, 活靈活現重現人間。以文學為基礎,結合科技與藝術可以讓更多人喜歡。
凌秀萍 40784250I

at 5:20 pm on Sep 25, 2020
妖怪是一個很吸引人的主題,在全世界都有許許多多相關的延伸創作。台灣也有這一方面的文化素材,透過青年們運用新科技去創作,也讓更多人可以認識到台灣的妖怪文化。
郭奕辰 40784221i

at 11:03 pm on Sep 25, 2020
影片心得
台灣的妖怪文化有反映人心的部分,如寧願受折磨也不肯去害人的水鬼,其不只是作為表面形式去發展,而是有一套內在文化意涵在運轉。至於動畫的表達確實有想法,也創造多元,若能推廣,想來也能吸引更多人的興趣。
洪柏霖 40784259I

at 1:34 am on Sep 26, 2020
影片心得:我覺得本土的妖怪文化是比其他的文化比較難宣傳的,應該很少人是親自去調查,大部分應該是在網路或是sns等地方接觸一些,所以我覺得用這種的方法宣傳是個好方法,可以比較容易了解到本土的妖怪文化,有點類似返校這種一樣,可以讓其他人認識到台灣的東西。

at 3:57 pm on Oct 7, 2020
40620315L陳品榛 妖怪文學對我而言比較陌生,儘管是不熟悉的領域,但藉由獨立特派員這樣的節目,讓我更加了解妖怪背後的意義以及與超級電腦的結合。以往動畫會選擇看日韓等國家製作的,透過今天這個專題報導,才知道原來台灣的動畫技術也愈來愈進步,我也很佩服這些技術人員!

at 1:48 pm on Oct 16, 2020
以多元性以及社會的發展及大眾的需求來說,把臺灣的妖怪文學「活化」,以一個更活潑、更豐富的畫面感和多元的方式的去呈現,跳脫過往較為單調、不易聯想的文字形式,的確可以讓妖怪的故事可以更容易的打入我們的生活中,也由於它是以影片的方式來展示,對於現今這個生活節奏緊湊的社會來說,大部分的人每天吸收的資訊量已經很多,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閒餘的時間去看或了解一個文化,所以影片的模式無疑是更適合於現在的大部分人群,故更能讓大眾去接受,也能讓他們更輕鬆的去吸收(比起閱讀文字),所以更可以做到推廣的成效。但儘管現在動畫技術越來越進步,能做到的效果會更真實,但不同的文化始終會有其適合的表達方式,我覺得以超級電腦去做真實的場景是很棒的想法,但妖怪文化我還是覺得比較適合卡通化一點的動畫形式,也可以讓推廣的範圍更大,讓小孩子也可以觀看,成本和技術需求也可以降低。

at 2:34 pm on Dec 22, 2020
民間傳說 故事 妖怪 以前都是用口傳的方式或者文字體現出來,現代科技發達、每個人都在使用手機 電腦。現在 把這些民間創傳說 故事 人們內心的妖怪 把他們跟科技結合 讓他們視覺化 讓更多人能看到 甚至 可以讓全世界都看到 讓人們更貼切的看到 也能了解到 台灣的文化。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