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02

This version was saved 2 years, 7 months ago View current version     Page history
Saved by 徐永巧
on October 16, 2020 at 1:30:40 pm
 

徐永巧 東亞系 40783049I

現代科技的進步,讓人們的視野越來越有衝擊感。現在的妖怪文化,都是利用數位科技來展現妖怪的本質,同時讓不同的人因一個目的而聚集在一起。


 陳玉容 華語系 40784262i

近年來因為科技的演進搭配上文創工作者的靈感,妖怪有了嶄新的舞台。台灣妖怪學近年蔚為潮流,小說、桌遊、電影如雨後春筍以多元樣貌出現。妖怪串連民俗、文學、科技、動畫藝術,加速了文化跨系統的整合與創新。

「台灣的妖怪文學已經不再像我們以前的想像,都是日本的、既定印象的內容。」妖怪也會跟著時代科技進化,台灣的妖怪文學結合了科技也結合了音樂的創作,甚至地景藝術的創作。


3組:黎德慧、凌秀萍、陳玉容、段其榮、陳昱中、洪柏霖

 

>> 第一題──研究領域

1)      猶安娜高葛蘭卑南族文化、祭典(大獵祭、獵首文化)、巫教史(日治時期獵殺女巫)、社會型態(狩獵轉型農業)、語言(編纂字典)、族譜(名字的用語)

2)      維洛尼卡 雅洛 達悟族文化、語言(錄音研究、叙事詩)、海洋文化(捕魚)、歌謠(回歌對話、巴丹島交流)文化活動(男人搗小米)

 

>> 第二題──文化特徵

1)      卑南族文化男女差異(女性在儀式上有參與限制)、陸地文化(狩獵農業)、重視傳統祭典

2)      達悟族文化男女觀有別(由男生來搗小米)、海洋文化(出海捕魚)、重視歌謠

 

>> 第三題──想法心得

1)     語言的傳承:我希望他們不要忘記我,因為只要記得我,他們就會記得說自己的母語。

2)     文化的價值:他們會覺得外國人千里迢迢來到這裏,想要了解我們的文化,把它傳承下去。(大意)

3)     本地文化裏的自我傳承:為何很多時候本地的文化,卻是由外國人來傳承? 


第一組:郭奕辰、張亦萱、金明明、左安基、徐永巧

 

1.

台東:編寫語言字典、畫村落地圖、研究族譜、紀錄歌詞

蘭嶼:研究歌謠意義、繪畫、生活型態、整理詞彙、敘事詩

2.

卑南族:有女巫和祭司,具有比較高的階級地位。社會結構複雜,往昔的狩獵活動,在日治時期逐漸轉為農耕。特殊祭典有大獵祭。

達悟族:捕魚為生,有競爭唱和的文化,同為南島語系的歌謠易引發共鳴。搗小米的工作由男性負責,不同於一般交由女性。

3.

隨著時代變遷,原住民的文化正瀕臨消失。甚至連原住民的後代子孫,也不具備本族的母語能力。在這樣的情勢下,這兩位法國學家致力於文化的紀錄與保存,歷程雖然艱辛,卻也別具意義。她們不僅向我們展示原住民獨特的生活方式與人文風情,更將這龐大的記敘傳承下去。這樣的研究精神,十分令人敬佩。


台灣妖怪文學不只包含超自然奇幻故事,探討妖怪與現代人、大自然、土地之間的關係還反應現代社會的一些現象。以台灣妖怪文學為主結合台灣的現代科技,超級電腦就形成當代的台灣特色的動畫作品。希望有更多人關注他們的動畫作品並支持台灣的文學,科技。

40684243I 凌秀緣 

獨立特派員 第620集 (在台灣遇見人類學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M2rlv50ok


妖怪是一個很吸引人的主題,在全世界都有許許多多相關的延伸創作。台灣也有這一方面的文化素材,透過青年們運用新科技去創作,也讓更多人可以認識到台灣的妖怪文化。
郭奕辰 40784221i


 

 

華語111 崔美娜 40784260I

世界是已知的,同时也是充满未知的。妖怪的诞生,关乎对于未知的想象,妖怪文化的发展,关乎对于神秘世界的向往。妖怪是人类对于神秘世界的想象,也是人的精神世界在外部的一种投射。某种意义上,不同民族的妖怪文化中,无疑均映射着该民族思想和精神的烙印。


社教111 張亦萱 40702001E

其實台灣本土的妖怪文化,對我而言是比較不會接觸的領域。我想普遍大眾對它的瞭解,或許也僅止於表面。但近代由於科技興起,運用數位進行創新的方式,不只是一個突破,更將妖怪文化的特色,以較生動活潑、多面向的樣態呈現給廣大群眾。這股新興文創的崛起,可說是相當值得關注。


 

 

 

台灣本土妖怪文化,透過數位科技躍上嶄新舞台。

獨立特派員 第649集 (跨界文創–台灣妖怪與超級電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nLCp5QAbr0

 

 


 

請同學找一個相關的連結


台灣的妖怪傳說係指民間口耳相傳的各種未具有神格的鬼怪,許多鄉鎮市早期均有在地的鄉野奇談,本列表以地方的分類方式來列舉出台灣民間的各種鄉野鬼怪傳奇。我覺得當台灣本土妖怪遇上超級電腦, 活靈活現重現人間。以文學為基礎,結合科技與藝術可以讓更多人喜歡。

凌秀萍 40784250I


社教111 張亦萱

臺灣傳統藝術與保存技術-說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QqYpf7RXO4

 

 

 

【在地真台灣】台灣念歌300年歷史 說唱藝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dFubz4BnY4

 

【在地真台灣】發揚台灣說唱藝術 老師教授台語念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g8QrFsz-4

 

台灣說唱藝術工作室/周定邦 台灣唸歌/血沃的母語樹:記221世界母語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o_E4OizMV0

 

 

 

 

 

 

 

 

【第五組】:

1. 台東:編纂字典、研究族語、部落地圖、族譜

    蘭嶼:整理植物跟魚類的詞彙、研究論文、記錄(動詞)單字及敘事詩

 

2.  兩族皆為父系社會,而卑南族的特色有打獵祭、女巫、猴祭」,達悟族又稱為雅美族,其特色有「拼板舟、男性才能參與的搗米儀式、再加上與同為南島語系的菲律賓帶來的民謠有相似的文化」

 

3.  見識到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及族語對於一族語言存亡的重要性。

卑南族的父系是表現在社會體制,婚姻則是以母系為主。

沒想到小小的台灣也可以孕育出如此富涵文化和特色的族群。

 

組員:許家齊、徐宇潔、王詠珊、黃冬英、張興菲、崔美娜

 


40884235i 徐宇潔

 

當語言消失也就代表著一個文化的消逝。從這個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法國的人類學家在台東以卑南族族語設計課程來教導卑南族年幼的孩子們,這個現象是否正向我們顯示出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正在消失呢?孩子們在族中已學習不到完整的族語,台灣特別的文化多元性似乎受到了極大的挑戰。保留原住民文化並且復甦它似乎已成為我們當今義不容辭的任務之一。



[第四組] :

 

組員:劉玉萍、黃玉英、金佳穎、何氏玉燕、邱美玲、陳安琪。

 

1.請問兩位人類學家分別在各自的地方做了哪些問題的探討?
:猶安娜 出版了卑南族語-法語字典。紀錄嚴謹女性的大獵祭
維葛尼卡 紀錄了南島語系
2.在台東跟蘭嶼的敘述之中,兩個原住民族群的文化有提到什麼特別的特徵?
卑南族 : 每一家族的族譜
達悟族:紀錄海洋文化、口傳文學、民間歌謠(巴丹島歌謠)探訪菲律賓等其他地區紀錄當地的歌謠與達悟族人民做比較。
3.你看了他們的故事有什麼感想?
金佳穎:對於兩位的紀錄跟貢獻感到非常尊配,由於台灣許多族群的文化以及語言漸漸消失,現存的歷史不多,因此有這樣的研究還有保存,我們應該要珍惜這些紀錄,且向他們學習。

陳安琪:我很佩服這兩位人類學家,願意離鄉背井到台灣來研究原住民的文化,並學習他們的語言及生活習慣,並為他們撰寫翻譯字典,此外,猶安娜小姐甚致還直接長期的住在部落裡,成為他們的一分子。

黃玉英:我覺得他們這樣做不只保存到快要消失的語言而且還可以保留到他們村落的文化。甚至還把各個文化展現出來。

丘美玲:我覺得猶安娜跟維洛尼卡很大愛跟無私,因為她們願意為了原住民而紮根在台灣幾十年做研究和討論,甚至為了原住民他們快要消失的語言和文化而編造字典跟其他教材去教導未來的下一代讓他們更了解自己部落的所有一切。

何氏玉燕:我覺得對台灣民族偉大的研究
,保存台灣文化族語。

劉玉萍:我替原住民族與臺灣高興,非常感謝兩位法國研究者著來台灣研究原住民族的文化以及紀錄一些當地文化,容入他們的生活,繼續保留原住民族的美好歷史。

 


40884235i 徐宇潔

 

影片中有人提到,妖怪是一種不屬於神且又不一定歸於鬼的特殊物種。妖怪本身大多為人類對於各事物的恐懼產生具現化物。這讓我不禁想到小時候聽到的虎姑婆是否就是大人以妖怪創作恐懼另孩子們乖乖聽話的手段呢?

此外,如今臺灣有許多心血投入臺灣妖怪相關的文化產業,我想這寓意非常良好,有時候人們總害怕看不見且不了解的東西,但當繪師們畫出妖怪的具體樣貌並配合超級電腦的運算使他們生動起來,似乎也消除了人與妖怪間的藩籬,令我們有動力且沒有恐懼的去嘗試接觸這未知的領域。


華語111劉玉萍

影片心得:

近幾年妖怪成為台灣的一門顯學,從文史研究、小說創作,到桌遊、電影,讓這塊土地的妖怪逐漸顯影。看完這部小短片,使我覺得現在科技很發達,且台灣人越來越厲害,透過這些創作,也能讓現代的小孩對妖怪文學更感興趣。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