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15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李芷寧 2 years, 4 months ago

李芷寧、陳品榛

電影介紹:我的少女時代

我們選擇青春校園風格的電影來介紹,雖然他就像普通的青春戀愛偶像劇一樣狗血,但是我們也從中找到他的一些亮點和屬於這個時代台灣學生的記憶。首先是男女主角相約紅茶店讀書,還有不良少年少女約會一定要去溜冰場等等,這故事設定是發生在我們這一代還不是學生的時候,所以看起來有點抽離,但從大我們一點的人口中得知那似乎就是當時的狀況。除此之外,mp3、偶像是劉德華等等,都讓我們感受到這部電影所欲還原的當時的流行和氛圍。


第三組:黎德慧、洪柏霖、丘美玲、王詠珊

電影介紹:返校

從《返校》觀臺灣歷史.pdf

從《返校》觀臺灣歷史(含備忘錄版).pdf

歌曲介紹:外婆的澎湖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EoNjnyd56s

選擇歌曲:外婆的澎湖灣;作詞/曲:葉佳修演唱者:潘安邦

會選擇這首歌是因為它很打動我,儘然我沒有跟他一樣的經歷卻仍能感受到那份家鄉的親切、外婆的温暖。這是一首描寫童年回憶的歌曲,寫的是兒時所處的地區——澎湖灣,以及當時會每天到外婆家幫忙種豆芽和到市場賣的點點滴滴,是最真實的故事、最真誠的情感抒發。好的故事還需一個好的解說人,這首歌能如此深入人心,也必須歸功於同樣來自鄉下的葉佳修,能理解、同感潘安邦的故事,並以最適合的方式呈現出來。如果去看歌詞的話,你可以看到更豐富更飽滿的情感,從景色切入,那平凡卻美麗的澎湖景色,再帶到這景色下那兩行的腳印,那是外婆挽着年少的他走過的路,親人的陪伴是童年裏最平淡卻最温柔、最暖心、最難忘珍貴的,這種無可取代的感情讓這首歌注入了靈魂,更打動聽眾。值得一提的是,潘安邦的外婆去世後,他就覺得那感覺不太一樣而不太願意去唱這首歌,可見他在演唱這首歌時的用情之深,以及這首歌對他而言是有着如此重的意義。

 


第一組

 

許家齊、歐文琳、朴埈亨、陳昱中

電影:《最好的時光》  導演:侯孝賢

歌曲:《這個世界》      演唱:蔡藍欽

 

組員觀影心得

許家齊:

作者用三個夢來代表不同時代的愛情體現。也許我們現在看會覺得離我們生活都太遙遠,有點無法體會,但卻能從這部電影中看到身處不同時代背景的男女主角是如何用肢體行為和言語中透露出的獨特,營造出專屬於他們那個年代的愛情。不論大家是否正在經歷一段只屬於你們的年代的愛情,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擁有能夠尊重、包容的心去看待所有不同形式的愛情。

 

歐文琳:

我覺得電影前半段講的1966年的高雄和後半段講的2005年的台北 剛好描述了城鄉的人對於感情的變化。

1966年代,還在寫信表達心意,是很純樸的那種青少年純純的戀愛的感覺。雖然兩個人的距離很遠,但是彼此的心是很貼近的。可是到了2005年的台北(城市),時代進步了人人都有了手機,彼此的距離很近,但是心卻是很遠的。

 

埈亨:

因三個故事都談到愛情,所以比較了三個故事的愛情

首先在戀愛夢中,女主偶然看到了男主的信、兩人坐船偶然的經過,覺得兩人之間的愛是從偶然開始的,但男主角不斷的追求女主,所以把偶然的愛變成了必然的愛情。

自由夢中,因身分上是兩人不能連接的,所以整篇內容感覺孤獨、傷心。影片中,好像女主就唱歌中露出真正的表情和心情,在這裡有點覺得女主渴望身分上、愛上的自由。拍出因時代問題,想連結但不能實現的愛情。

青春夢中,已經到了2005,人與人之間的聯絡上是沒有問題的,也沒有時代問題,但我覺得這故事中的愛情,卻是很空虛的感覺,影片中也是,男女指追求身體上的愛情,雖然有陪伴,但是卻不斷追求別人,覺得作者寫的是,雖然已經沒有什麼限制了,但還是徬徨的青春愛情。

 

陳昱中:

戀愛夢讓我想到秒速五公分,也讓我覺得能夠自由的去追尋自己所愛,不論結果如何都是一種幸福。

自由夢的拍攝手法讓我很驚艷,沒有對白,只用了文言文的字幕,呈現出相當唯美的意境。

青春夢我就覺得還好,尤其是女主角的演技總覺得有點說服力不足。

 


第二組: 陳玉容凌秀緣黃玉英、何氏玉燕 

1.請選擇一部能代表台灣或台灣文化的電影,請設法看這一部片,並且介紹此片。

這部電影《飲食男女》,是由拿過兩屆奧斯卡金像獎等榮譽,國際知名的台灣導演李安於1994年拍攝,運用近代家庭變遷搭配細膩描述親情互動,因而享譽國際的『父親三部曲』之第三部曲。本片刻劃出家庭親情及世代隔閡,描述90年代台北都會的兩代關係。

劇情描述每周末等待三位女兒回家吃飯的退休廚師,面臨的家庭問題與兩代衝突。藉由彼此的生活與衝突,建構出不同年齡層、不同職業的價值觀,描述90年代台北都會的兩代關係。整部電影在台灣台北市取景拍攝,包括圓山大飯店、中正紀念堂、台北植物園、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紫藤廬等。電影並運用烹飪哲學,將男女之情與飲食文化結合一起。

2.請選擇一首台灣校園民歌,分享連結並評論歌詞。

《如果》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2hyMigLY3U

《如果》是一首由李子恆作詞、作曲,王韻嬋演唱的歌曲,收錄在專輯《祈禱》中,由飛碟唱片1993年11月01日發行。

歌詞使用了「朝露與小草」、「雲與雨」、「海與沙灘」、「煙與風」等自然現象,描述學生時期的戀愛簡單而純粹,沒有任何金錢、利益等現實的考量與計算,希望的只有兩個人能夠互相依偎,彼此陪伴著對方,永遠纏綿在一起。如果能夠這樣,那會是多麼綺麗的一幅畫面,多麼甜蜜的一幕場景。

學生時代純純的愛情,或許正是因為如此無邪、不摻雜一絲雜質與異物,才能讓世上男男女女在多年之後仍然回味無窮,不管到了幾歲還始終惦記著心中那永生難忘的初戀記憶吧。


 

華語系111級 金佳穎、林芹伃

電影: KANO

介紹及心得:

這部電影講述嘉義農工棒球隊從組建、訓練到打進日本甲子園的故事。以日治時代為背景,描繪出市井小民的日常、公學校的生活和嘉南大圳等時代大事。

片中有兩個橋段特別令我印象深刻。一個是雞尾酒球隊,嘉農是一支由日本人、漢人和原住民組成的隊伍,很多人質疑他們的能力,甚至在記者會上羞辱原住民和漢人。但教練認為,各個族群各有所長,合作就能成為最強的隊伍。另一個是打釘子的木瓜樹,代表歷經挫折才能收獲甜美果實的意象,數次出現在電影中,包含最後投手吳忍耐手傷完成比賽的堅毅精神,令人動容。

民歌: 捉泥鰍

作詞:侯德健 ,作曲:侯德健,主唱:包美聖

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dbqRQfaOz8


組員:張亦萱、金明明、陳敏敏、段其榮

 

電影:《陣頭》馮凱

這部電影取材自「九天民俗技藝團」,依據真實故事改編。內容如其名,是以台灣陣頭文化做為題材,敘述一名失意青年阿泰,透過做陣頭證明自我、追尋夢想的故事。這部電影有熱情、有血淚,是個相當勵志且振奮人心的喜劇。觀看《陣頭》,不僅能認識這個存續多年的台灣傳統文化,更引導人進一步思考:在傳統與現代的衝突下,陣頭文化所面對的問題。

 

歌曲:陽光和小雨

《陽光和小雨》是一首的歌詞簡短,曲調溫和且安逸的民歌,整體風格充滿了溫暖的氣息,甚至有些催眠感。從表面上或許看不出來,但這是一首表述愛情的歌曲。作曲者將陽光和小雨視為愛情的象徵,抒發面對愛情時,一種既真誠又青澀的心境,無處不透露著濃厚的情感。因為易於傳唱,琅琅上口,是當時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社教111 李承翰

電影介紹角頭2

這是一部台灣黑幫電影,本劇描述角頭「北館」的高國仁少年時的死黨劉健管訓後重出江湖,但隨著劉健在江湖上不斷挑起紛爭與衝突,仁哥與劉健從亦敵亦友到正式開戰,在江湖上掀起腥風血雨。角頭文化一直是台灣傳統的特色之一,「角頭」是臺語詞彙,原本是廟宇執事對祭祀圈村莊的宗教術語,後逐漸變成「聚落」的意思。在日治時期,地方上的有力人士,為了不受外人侵侮,挺身而出保衛地方,因而漸受眾人尊重,以人情義理為出發點,時常幫街坊鄰里調解糾紛,終成聚落的領袖,亦稱之「角頭」,多歷年所,此一詞彙逐漸變色,地方人士良莠不齊,某些據地為王、魚肉鄉民的土豪劣紳,亦自稱「角頭」,時至今日,「角頭」一詞已淪為黑幫之代名詞。

 

歌曲介紹

捉泥鰍是一首台灣歌手包美聖演唱的民歌歌曲,是侯德健於1975年作詞作曲創作的第一首歌曲。現在常常被當作兒歌來使用,雖然該歌曲最初並不是兒歌。此歌曲創作發表之時,時值校園民歌運動的高潮。這是一首從小聽到大的民歌,歌詞很好記,所以當我在打電動打到很緊張的環節時,就會大吼出這首歌,非常有趣。


 

華語112 徐宇潔

 

電影:《總舖師》

內容主要介紹了台灣特有的辦桌文化,過去,在我們爸媽的時代,辦喜宴、辦壽宴、甚至喪禮過後都會辦桌,辦桌文化僅代表著台灣的飲食文化也代表著台灣一個時代的人的記憶。但現在這樣的文化卻漸漸消失……

歌曲: 光陰的故事:https://m.youtube.com/watch?v=hrtZUUPiEMM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在國小時看與這首歌同名的電視劇《光陰的故事》那時候聽到只覺得歌曲十分輕快卻也帶著一絲哀愁,現在在重新細細品味,這首歌承載了許多人的青春歲月和在這段時光中所經歷的欣喜與茫然。「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但在我們老了、回首過去時是否會覺得那段記憶如同隔了層紗那般模糊不清呢?那樣的陌生與失落感讓我不禁思想起現在我是否該振作、揮灑青春以不浪費這青春美好的大學時光。

 


華語112 陳安琪

 

1. 電影 : 《賽德克巴萊》

這部片是以台灣日治時期著名的原住民抗爭事件--霧社事件為背景改編的,內容除了描述當時日本軍人對台灣原住民無情的欺壓與剝削外,也提到了許多賽德克族的生活方式、習俗,及信仰等,例如 : 獵首文化、口簧琴、祖靈的彩虹橋......,使我們可以藉由觀賞此片,更加認識跟我們同住在一個島嶼上的民族。許多時候,不同民族間之所以會產生衝突,來自於對彼此文化的不了解,例如當時許多日本人和漢人認為獵首是一種不開化且恐怖的行為,但這在很多以狩獵維生的原住民族群裡是種很普遍且榮譽的行為,一位男子獵得愈多的獸首(或人首)便代表他愈勇敢,能好好的保衛他們的部族。此外,通常人類會遭到獵首多是因為他們先無緣無故地闖入了別人的家園,可能又因為語言不通而使原住民們以為他們想要危害部族,才會導致此結果,所以這並非早期漢人想得狩獵行為,而是一種自我保護行為。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和不同族群的人溝通,努力去了解他們的文化及禁忌,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紛爭。

 

2. 歌曲《鹿港小鎮》

這首歌出自羅大佑在1982年發行的首張專輯《之乎者也》,歌曲的創作靈感源於一個洗車工人的故事,內容反映了台灣當時城鄉差距大,許多住在鄉村的年輕人都一直往都市,集中導致鄉村出現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等問題。


東亞110 張彬、華語110 黃麗煥

 

電影:「聽說」

是一部2009年上映,在網路上有著好評的電影,儘管賣到了票房冠軍,卻沒有像《海角七號》被傳媒捧上天,顯得較少有人知。這部電影真的很感動。電影講述一個很普通的少男少女愛情故事,有一股淡淡的暖意窩心的感動。故事主軸雖然大多不脫離三個人:秧秧(陳意涵)、她的聽障姐姐小朋(陳妍希),以及送便當的男孩天闊(彭于晏)。

 

劇情大綱:

天闊到體育館送便當時看見了美麗可愛的秧秧,留下深刻印象。為了製造見面機會,天闊到體育館前賣便當,每次都特地留一個便當給秧秧,也因此知道秧秧的經濟困難,常常餓到沒錢吃飯,他開始替秧秧製作愛心便當,食料不但超乎一般便當的豐富,而且不跟秧秧收取分文。秧秧感動不已,但還是詳細畫下愛心便當的內容並標上不同的價錢,堅持待日後手頭寬裕再一併償還。透過送便當的過程,天闊對秧秧很有好感,利用秧秧在百貨公司中庭廣場做街頭藝人的契機表白自己的心意。兩人對彼此的好感急速加溫,卻因溝通上的誤會發生口角,秧秧決定斷絕跟天闊的連絡。抵擋不住對秧秧的思念,天闊用盡辦法尋覓秧秧,想恢復往日的情感…。

全劇中三個人大多都是用手語來表達對話及口白。

非常非常安靜的電影,沒有雜亂無章的聲音。希望用「心」去聽/看。也看到了導演鄭芬芬利用了更多的色彩、更多的鏡頭帶引,來讓你被這股安靜吸引,深深入迷,絕不冷場。

 

歌曲:萍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8zxA5xtKS0

演唱:李翊君、李富興

《萍聚》是一首台灣的校園民歌,早期在救國團營隊活動中流傳,後來由歌手李翊君演唱收錄在1987年出版的專輯《萍聚》中,唱片銷量突破二十萬張。1967年夏天,《萍聚》作曲者孙正明在就读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时,在台中某音乐师资研习活动上,巧遇两名来自实践家专与台南家专的女生,因为知道他是音乐科班出身,在一次下课时间,对方就拿来草稿纸上一小段歌词,请他帮忙谱曲,她们说,打算拿去参加救国团歌曲征选。当时孙正明乍看之下,那段歌词很像是你一句我一句涂鸦写出来的,所以他便加进前奏和副歌尾奏,完成整首曲子。

民歌能夠表現出一個國家民族命運和遭遇,甚至藉著民謠,可加強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其功效無可限量台灣民歌,充分表現出先民的奮鬥、進取、樂觀開朗的精神。我小時候在僑居地(緬甸)上小學時老師也教我們唱過。是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詞調也沒那麼地複雜,雖然不聽這首歌很久,但偶爾不經意間聽到時還是能夠唱出完整的歌詞,就好像被印在自己的腦海里,印象很是深刻。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